(四)构建智管宜居的数字村镇
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按照房、村、镇三个层面,整合现有信息数据,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应用,构建“数字农房”“数字村庄”“数字小城镇”,助力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镇。
1.推进“数字农房”建设。充分利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农村房屋调查和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数据成果,建设完善全国农村房屋基础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进农村房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各层级系统的上下联动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的跟踪监测、动态管理,着力提升农房质量安全监管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2.推进“数字村庄”建设。继续实施全国村庄建设统计调查,聚焦村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建设管理、传统农耕文化载体等重点,优化指标框架设计,在全国村庄建设信息系统基础上,构建村庄建设数据库,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乡村建设评价提供数字化基础。推进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展示。
3.推进“数字小城镇”建设。研究构建小城镇建设信息采集分析管理体系,收集各地小城镇建设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典型案例等信息,为指导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开展全国建制镇市政基础设施统计调查,动态掌握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数量、规模、服务范围、运行管护等数据信息,建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数据库。
四、推进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
(一)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务运行机制
全面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科学决策、市场监管、管理创新,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格局。
1.强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充分汇聚整合多源数据资源,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提升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统筹当前住房城乡建设领域10项统计调查制度,整合建设住房城乡建设综合统计平台,加强统计数据的统筹分析、共享应用。强化房地产、建筑业等市场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政策制定调整的精准性和协调性。
2.大力推行智慧监管。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监管事项清单数字化管理,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大力推行智慧工地、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桥梁、智慧路灯等“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知、掌上移动、信息监测等新型监管手段,弥补监管短板,提升既有房屋安全、工程质量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城市管理执法监督等领域监管效能。